25日上午9點05分,伴隨著“向陽紅09”船陣陣汽笛聲,“蛟龍號”載人潛水器再次從江陰蘇南國際碼頭出發,奔赴中國南海和西北太平洋,執行2014-2015年“蛟龍號”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。這是繼去年成功完成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後,“蛟龍號”再度出征。
  “今年的路線與去年首個應用性航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,但會比去年更系統、仔細,攜帶的科研設備也更多。”總指揮劉峰介紹,今年下潛的科研人員包括環境、生物、地質、資源等多個領域。今年航次的任務主要有3項:一是對目標海區進行資源的勘察、環境的調查;二是對人員進行培訓,實際上是培養操作的人員、支撐的人員,同時對操作的規程進行進一步優化;三是對新研發的給蛟龍號配套的設備進行試驗。
  “無人潛水器‘龍珠’將首次出現在‘蛟龍號’下潛過程中。”“蛟龍號”副總設計師胡震告訴記者,“蛟龍號”抵達海底後,無法進一步深入個別狹窄地帶、洞穴探測,這時“龍珠”就派上用場了。“龍珠”是一個40釐米見方的潛水器,配備了攝像頭、燈光等傳感器,安裝了推進器,依靠光纖與“蛟龍號”連接,具有移動靈活的特點。下潛到深海後,“蛟龍號”能夠操控“龍珠”作業。
  另外,今年“蛟龍號”更換了高精度深海定位系統。“蛟龍號”下潛深海時,母船“向陽紅09”船將準確定位“蛟龍號”所在位置,從而提高了“蛟龍號”作業時的安全保障能力。
  引人註目的是,在出征隊伍中,出現了6張新面孔。他們是我國選拔的第二批潛航員,也是首次面向全國公開選拔的潛航員學員,其中年齡最小的24歲。
  隨著“蛟龍號”投入應用,“蛟龍號”科研團隊已全力扎進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製中。胡震介紹,4500米級潛水器更具實用性,使用成本比“蛟龍號”降低40%左右。“蛟龍號”設備國產化率為60%,而4500米潛水器的設備國產化率要力爭達到90%以上,“目前已進入設計階段。我們將對載人球艙、高壓海水泵、鋰電池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,預計到2016年底,4500米級潛水器將能與大家見面。”本報記者 浦敏琦
  (原標題:蛟龍號攜“龍珠”江陰再出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31jcof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